赴央媒实习、拿名校offer!看这位姑娘如何用才华和颜值为浙师“刷存在感”!| 在浙师,你也能
大学四年,你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“刷存在感”?
参加竞赛、拿奖学金、做课题……
今天要说的这个姑娘有点不一样
除了这些,她有自己独特的“打开方式”
校报、校网、官微、官博编辑本编
大学四年,她在浙师各种官方媒体平台上
频频留下了自己的作品和名字
没错
她就是浙师全媒体全能手
江湖人称“文传高圆圆”
学弟学妹们口中的“新闻一姐”
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
广告学专业161班的孔晓睿
也许你不一定见过她
但肯定在浙师官微见过她的“爆款”作品
(点击图片,进入原文)
(点击图片,进入原文)
作为中国(浙江)高校传媒联盟记者部执行主席
浙师大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副团长、全媒体中心主任
也是本届“绿城·十佳学子”提名人
孔晓睿的大学四年
为热爱的校园新闻事业奔忙着
带着对新闻的初心
一苇以航
目前,孔晓睿就职于浙江《青年时报》,担任一名房地产新闻记者,白天的她,奔走在各处调查、采访、维权。因而采访到她时,正是她的下班时刻,晚上近十一点。
回顾在浙师的追梦时光,孔晓睿说,这一刻在记忆里似曾相识。
也是为新闻,为热爱的事业;为粗粝的生活,也为柔软的灵魂。
她说,曾经有无数个这样的夜晚,从学校行政北楼的新闻中心办公室离开,伴着初阳湖畔的微光走回寝室,无数个夜师大的故事,成就了现在的她。那时的她,担任校报编辑、官微编辑。
2018年9月2日晚清样的校报
一如每个为梦想奋斗的匆匆的夜归人,孔晓睿从遇见校新闻中心开始,以自己对新闻的倔强,一步步走向了梦想的殿堂。
接下来,让我们看看,在成为一名好记者路上,她付出了哪些努力。
01丨好记者 需要深厚的专业积淀
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,需要有深厚的人文积淀与全面的素养支撑。
大学期间,孔晓睿努力学好每一门课,尽一切可能提升自己。从大一开始,她就奔走在学业和竞赛的路上,平均学分绩点3.98,雅思7分,获评各类奖学金、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,入围2018 ONE SHOW中华青年创意奖。
2018 ONE SHOW中华青年创意大赛现场
怀揣着新闻梦想,她去到伦敦大学学院、香港大学、台湾清华大学交流访学,与泰晤士报知名编辑James Harding畅谈新闻理想,听凤凰卫视著名记者、“战地玫瑰”闾丘露薇谈阿富汗冒险经历。在来来往往的新闻世界里,她逐渐竖起了理想的丰碑。
今年,她收获了多所世界百强名校的新闻传播学专业录取offer,其中包括全英第一新闻学府谢菲尔德大学。
02丨好记者 需要持续的新闻实践
新闻是门实践学,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打磨,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好记者。
而孔晓睿与新闻结缘,正是始于校新闻中心,始于一名校园记者,她的四年,奔走于校园的各个角落,以她独特的视角与方式记录和讲述着浙师故事。
孔晓睿担任校运会记者
担任《浙江师范大学报》编辑期间,孔晓睿编辑20余期校报,共十万余字,把每一份珍贵的浙师故事都镌刻进白纸黑字的历史。
孔晓睿负责编辑的校报版面(部分)。
2019年情人节,官微一条“北门来了!|真的想你了,我的浙师”撩拨了无数人的心弦,阅读量超十万,而这也孔晓睿主要参与的作品。“北门是一个让浙师人胃和心都无限温暖的地方,我们希望借情人节之际让天各一方的浙师人都能在官微里温暖相遇。”策划这条推文,孔晓睿采访了10余位不同年级、专业甚至是不同国籍的浙师人,来呈现各具特色的北门印象。
而这一周,浙江师范大学官微也荣登全国高校微信综合影响力周榜第一,中青报官微头条发文:一所高校的校门在朋友圈刷屏了!
为了让浙师的好声音传得更广,在老师们的带领下,孔晓睿还把浙师故事带到了《光明日报》《中国青年报》《浙江日报》等更大的媒体平台,让更多人听到浙师的声音。
四年来,她累计撰写稿件300余篇,在各大媒体平台上发表近160篇。
她在《光明日报》发表评论《奋斗的青春别样红》,成为学校历史上为数不多的、在国家级平台上单独发表影视评论作品的本科生。
由孔晓睿主笔的《这场爱心接力,浙师大已做了20年》讲述的是浙师龙州支教团的故事,刊登在《中国青年报》要闻板块。
走出浙师校园,孔晓睿也依旧坚守在新闻宣传岗位上,一苇以航。
深圳生存训练期间,日行三万里,卖报纸、打临工之余,孔晓睿和宣传小组撰写稿件,把生存故事讲到了《光明日报》《深圳晶报》《羊城晚报》等媒体平台,让更多人聆听到浙师青年学会生存、高于生存的勇气。
大三时,孔晓睿创办在“定格瞬间——见证时间的重量”志愿服务项目中,旨在为养老院、社区服务中心的老人公益拍摄证件照、全家福、一寸照等照片,累计服务了金华地区300余名老人,拍摄相片1000余张。
志愿服务之余,她把志愿日志发表在了《金华日报》等媒体平台,几则暖新闻在金华市民的朋友圈广泛传播。金华慈济康复医院的魏护士长说,报道发出去,回来看老人的子女扎堆了。
“定格瞬间”项目荣获金华市第四届志愿服务大赛银奖
孔晓睿说,语言感化人心,生命影响生命,这就是新闻之于社会的意义。
03丨好记者 需要带着初心永远在路上
铁肩担道义,妙笔著文章。在孔晓睿看来,记者,不仅是人安身立命的岗位,更是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载体。而她,正是带着对记者职业的荣誉感,带着这份不变的初心,走在奋斗的路上。
在校期间,她学生记者的身份积极投身各类校园媒体交流实践,分享与学习各类校园媒体运营经验。
在校外,她积极参与金华日报、上海国际广告节组委会、中国青年报、搜狐新闻等媒体平台的实习实践,在中东欧青年研修训练营上采访乌克兰民主改革联盟议会领袖、在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提问APEC在长三角地区经贸规划设想、参加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办的“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”系列新闻发布会……
在金华日报实习期间参与金华市两会现场直播
在上海国际广告节组委会参与实习
一次次实践于历练,让孔晓睿对新闻、对记者职业、对身处的中国大地更多了一份认知,更多了一种荣耀。
而今,成为了《青年时报》的一员,工作中跑盘、探路、维权,风雨兼程、尘土飞扬的生活或许不被很多人理解,但孔晓睿说,社会需要愿做新闻人的“傻瓜”,而她也愿意成为这样的“傻瓜”。
师长说
刘修敏(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):
认真、负责,做事情一丝不苟!从认识她开始,无论在新闻中心还是在文传学院,印象中,她总是想方设法把每一件事都做完美,有时候甚至为了一个标题都要修改很久,当了记者团媒体中心主任后,她表现出了出色的组织管理能力,带着小伙伴们在各类媒体上发出了浙师好声音。
孔晓睿和校新闻中心老师、同事的合影
张凯滨(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教师):
晓睿是我在新闻中心工作期间接触最多的学生,也是我最好的拍档。四年来,我见证了她的成长,她从新闻中心逐渐走向了金华日报社、青年时报社、中国青年报社等更高的平台,并逐渐找到自己的职业状态,祝福她在毕业之后越来越好,离自己的新闻梦想越来越近。
伙伴说
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欢送会
郑梦蝶(校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团全媒体中心副主任):
大学四年非常庆幸能和文传高圆圆一起工作、学习,她总有超越同龄人的领导力和创造力,跟她在一起总是愉悦和幸福的,除此以外,最难得的是能和她相互督促、共同努力成长为更好的人,希望我们未来能一起在新闻这条路上越走越远,顶峰相见!
毕业快乐
文传高圆圆
愿你继续兴致盎然地与世界交手
走在开满鲜花的道路上
图片 | 来源于本人
编辑 | 姜旭晨
毕业快乐,为浙师女孩点亮“在看”!